年,上海美术制片厂推出的动画片《葫芦兄弟》深受广大儿童喜爱,随后的续集《葫芦金刚》也获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回忆起童年,作者自己也是在这两部作品中长大的。最初,作者像看英雄故事一样欣赏这部动画,不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直到后来了解到葫芦和蛇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意义,才恍然大悟,发现其中蕴含了中华先民长达三千年的东西族群对抗的秘密。据传,《葫芦兄弟》改编自民间故事《十兄弟》,后来改编为七个葫芦娃,分别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进行区分,分别对应大、二、三、四、五、六、七。他们各有独特的能力,如大娃力大无穷、二娃千里眼顺风耳、三娃铁打不入、四娃擅吐火放闪电、五娃擅吐水、六娃善于隐身、七娃则拥有能收纳所有东西的葫芦。

这些能力不仅在军事作战中有所体现,更蕴含了政治隐喻,从力量到智慧、再到防御能力、攻击能力、隐身躲避,以及利用工具等,展现了阶段性的能力递进。当七个兄弟合体时,展现出更强大的力量,这也启示我们,只有不同阶段的自己合体,才能变得更强大,这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国家。在续集《葫芦小金刚》中,台词中的社会隐喻更加明显。葫芦娃们遭受各种阴险手段,但相比葫芦和蛇本身的隐喻,这些表现微不足道。葫芦作为一种容器,在陶器未被发明推广的远古时代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而蛇,则是主导建立伏羲女娲氏族联盟的华胥氏本部图腾。华胥氏的蛇吸收了其他氏族图腾的优势,形成了龙图腾的形象。从氏族到部族,再从部族到民族,中华先民走过了漫长的历史长河。

在华胥氏从华山到雷泽的迁徙中,他们团结了大批氏族。根据太行山和伏牛山的分界,东部属于夷人的先民在氏族联盟中占据明显优势,而西部属于羌人的先民相对较少。动画《葫芦兄弟》和《葫芦小金刚》不仅仅是一部儿童动画,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中国的历史中,炎黄二部是最早进入中原的夷族,他们最初并没有像后来的帝王那样的权力,各氏族的酋长都有机会成为盟主。但是,华山以西来的羌系炎黄二部入主中原后,华北平原的夷人各氏族成为被统治者,内部矛盾开始激化。黄帝联盟主宰天下后,东夷有穷氏的大羿起兵反抗,这是第一次族群矛盾下的帝王相争。最终,华夏族胜利宣告结束了这场战争。

尧帝时期,有虞氏首领姚重华嫁给了尧帝的女儿,以外戚身份接班,舜帝也出自东夷。夏朝初年,有穷氏后羿和陪臣寒氏父子篡夏,统治了四十多年。玄夷两朝占据了从夏朝到汉朝之间的年间的三分之一的统治时间。随着全体夷人融入汉族,未能融入华夏族的东方土著向东南北三个方向逃散,傈僳族逃到云南做了隐身娃。鲜卑一系也出自东夷,直到杨氏篡位统一天下,之后的朝代都不是炎黄子孙了。李唐出自东夷涂山氏,此后的各朝也都是夷人后裔,这和经济中心东移有很大关系。李唐本身就拥有多种buff加成,各个王国在各领域的实验也丰富了唐的政治策略,让他成为类似七兄弟合并后的金刚葫芦娃这种角色。清朝之后废除了家天下制度,炎黄子孙彻底失去了天下的主导权。

现代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人类的祖先和族群的演变历程。但是,在古代,人们对自己的身世认同主要是建立在姓氏和文化传承基础上的。因此,姓氏认同在古代族群关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古代中国,夷夏之争曾经是一个备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bbzxyxy/12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