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36.html

如今大金刚的价格早已不像当年那样遥不可及,随着如今价格的持续走低目前市面上已经形成了供大于需的节奏。此时再拿出三年前还不错的大金刚进行对比就会感觉连现在的“普货”都不如,不过也不用沮丧,我想这些年来大伙也收获了不少关于大金刚盘玩的知识,以下就给大家细致的总结一下。那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就不说了,这里主要说一些一般人不知道的。

1.关于“返碱”:这个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大金刚清理之后的“白霜”其实跟水碱没有一点关系,即使你用纯H2O蒸馏水清理过之后仍然会反白霜。不过这时候你只要借助高倍放大镜就能看出来其实所谓的“白霜”是由一层层的木质纤维突起聚集而成,所以这只是一种“析出物”而已。原理也很简单,之前说过金刚这种可以“盘红”的籽与木料不同,虽然都是由木质纤维构成,但金刚这类籽却是“双层”的。其内壁的木质纤维较外壁的稳定性差一些,当你将其浸入水中之后内外壁吸饱水,通过光的折射映射到人眼中就是红色。而等水干之后外壁先干,内壁稳定性差,吸水的饱和度高,这样就导致其后干。如此产生了湿度差外表皮就会“析出”一部分木质纤维,变得凹凸不平,肉眼看去就变成了现在所说的“水碱”。

2.关于纹路“粗细”:这里并不是说粗细纹路的好坏,我个人感觉只要纹路致密并且连贯不论粗细都是好的大金刚。这里要说一下上色问题,很多人都说粗纹好上色,其实不然,相反细纹的上色速度更快一些。其实很好解释,在同等密度皮质下“细纹”的接触面积比较小,汗液和油脂的渗透更全面一些,“粗纹”的接触面积大,而人手的分泌物却是不均匀的,这样就会造成粗纹的变色要稍慢一些。所以说在黄皮红皮已经被大家熟知的情况下,要想上色快还是分一下“粗细”吧。

3.关于“三分盘,七分刷”:这里其实是一个误区,前期的“七分刷”没错,主要是为了清理污垢,不过后期所传说的“刷”为了上色就纯属子虚乌有的事情。任何时候“刷”只能够起到清理和抛光的效果,之所以刷完之后看着颜色更均匀那是因为积累的污垢被清理掉,并且表面变得光亮后反光使人产生的错觉,就根本而言金刚等菩提子是无法因为“刷”而上色的。最好的例子就是现在流行的“机刷”金刚,如果金刚一直用刷子机械的刷最后只能刷“糊”,那些机刷的金刚菩提其实都加了人工尿素或者干脆用的劣质染发膏。往往都对人身体有害。

4.关于“变色包浆”:很多人说金刚变色是因为花青素和人体分泌的“碱性”汗液起了反应,类似于初中做的酚酞实验。这估计是个初中毕业的文玩高手传播出去的,最后大家听起来有道理,也就人云亦云了。我想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人根据个体特征的不同有的分泌汗液偏酸性,有的分泌偏碱性,并且98%以上都是水分。那么大家有看见哪个分泌“酸性”体液的人盘玩“金刚菩提”是不变色的吗?

其实这个传言是因为金刚泡水颜色会变身,而一般家用水又呈弱碱性,所以有了这么个“花青素”的说法。归根结底这种变色反应是金刚在盘玩时人体分泌的水质分泌物会渗透入金刚菩提的皮质内,长时间的渗透后使金刚有了一定的保水性,并且外分泌的油脂将金刚的细小空隙包裹住,这样就将水分牢牢的锁在了金刚内部,光通过折射入我们的眼睛中就变成了红色,并且因为有水和油的浸透作用,打光会有“玉化”效果出现。

以上就是我这些年盘玩金刚偶尔总结的一些经验,其实不仅仅局限于金刚,只要能“盘红”的菩提子都具有类似的共性,可谓一通百通,希望大家玩文玩要有一个辩证的心,多总结的同时也能让我们的知识面更丰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ozhenxing.com/bbbzxyxy/11234.html